玛丽亚·蒙台梭利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生于意大利基亚拉瓦莱,1952年卒于荷兰诺德韦克),意大利教育家。她通过开发出一种被称为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独特方法创新了教育界。该方法最初应用于意大利小学,后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该教学法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以通过使用专门设计的教具来促进儿童的主动性和反应能力为基础。该方法提出多种多样的工作内容和最大可能的自由度,以便儿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己学习并以自己发现的节奏来学习。
1896年她在罗马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翌年在同所大学的精神病学系做助理,她受内心的驱使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了研究并立即发现他们的问题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教学法问题。 她在1898年的都灵教育大会上发表了关于这个主题的观点。她获意大利教育部长巴切利授命,为罗马的教师们提供了有关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课程,这门课程后来被改成了一所启智师范学校的课程,蒙台梭利博士在该校当了两年校长。
之后,她前往伦敦和巴黎进行了深度研究,然后又在罗马大学进修了哲学和实验心理学课程。她确信儿童教育的首要基础是科学知识、肉体和心灵三者结合。在拜读了两位杰出的法国特殊教育大师位家伊塔德和赛根的著作后,她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这种特殊教育的问题所在,它们也很快成为了应用和揭示儿童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
通过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在特殊儿童中发展起来的工作最终促使一个具有理论性和组织性的通用儿童教育教学法,即蒙台梭利教育法面世了。正是1907年1月,蒙特梭利受罗马本尼·斯达比利学院任命,在一个新兴的平民社区开设了第一个“儿童之家”,不久又在罗马开设了另一个学校。
从此,该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开始以越来越明确的方式将蒙台梭利儿童教育的原始方法在意大利传播,甚至也传播到了世界其他地方。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通过经验累积和不断反思而变得成熟,1909年,蒙特梭利发表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之后经过多次修订(分别在1913年、1935年,直至1950年第四版标题改为《发现孩子》),著作很快被翻译成了其他各大语言。
这种教学方法包括发展儿童的自主权,孩子们在“儿童之家”能找到训练感官所不可或缺的教具,还有适合他们爱好和身体比例的物品等。能够自由选择要进行的个人工作,并且能通过所有可用的教材来解决有趣的实践问题。
这种方法的主导原则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成人在旁观察以便在他需要时提供帮助;坚信自由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巨大价值,儿童根据具体目标进行发展、采取行动,从而具有推动一个安全发展的能力,通过“敏感时期”结合每个孩子的特定爱好的顺序逐渐地去随机发现和获取。需要知道在适当的时刻理解和满足孩子,在每个时期提供不可或缺的训练,以免错过孩子的最佳发展阶段。
它曾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加入“活跃的学校” 运动主题的方案和传教活动,卢梭和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也都有所参与。她的后一部著作《小学自我教育》(都灵,1910年)同样在1916年和1940年修订过两次,里面将此方法应用在小学教学里。
与此同时,自1909年起,她在卡斯泰洛城为教师授课,受到雷欧普多和爱丽丝·弗兰切蒂这两位大众教育名家的支持和拥护。此外,她用意大利语和英语撰文来阐述她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后来她在《科学教育手册》(那不勒斯,1921年)中对此进行了概括。1913–14年起,她多次往返北美和许多欧洲国家:德国、英国、西班牙(巴塞罗那是对此新教学法感兴趣的城市)、荷兰和瑞典。后来,她也去了中国和印度,同时“蒙台梭利之家”遍布世界各地。
在法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也能感受到她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她的著作被翻译成几乎所有的语言,蒙台梭利思想保留着它的主要思路,又向精神层面、世界观,以及一些自然界和宗教灵感等神秘的方面发展,这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就已显露。
在其学说发展和演变的阶段中甚至还包括了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代表作有 《童年的秘密》,1938年在贝林佐纳发表,后于1950年在米兰出版; 《孩子在家中》于1936年发表;另一部作品是《从儿童到青少年》(巴黎),未翻译成意大利语; 《儿童的心灵》(米兰,1952年),是1949年她在马德拉斯用英语发表的标题为《有吸收力的心灵》这部著作的意大利语版本,在她过世后出版;以及此前提到的她第一部奠定根基的著作的第四版,书名为《发现孩子》。
这位教育家的举世惊叹的活动在各大讲座、课程和大型会议上开展。1916年,她还在巴塞罗那成立了一个“儿童教堂”,“儿童之家”的教育原理被应用于儿童的宗教教育,她后来专门就此专题发表了一些随笔(《生活在教堂里的孩子们》, 1924年; 《圣弥撒向孩子们诉说》,1949年)。
她的教育观点和理念日益集中到儿童教育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和无限潜力,孩子应该成为成人的教育者,成为人类的再生力量,按照她宣传的原则教育出的人可以也应当保障世界的正义与和平。短篇《人类训练》(1949年)和《和平教育》(1949年)中的三篇随笔可以说是她的精神遗嘱。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以杰出又称职的方式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并在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建立了教学研究中心。